优化营商环境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第一财经传媒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微观企业的活力是增长和发展的源泉,微观企业做生意的环境,即营商环境就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在短时间内即就优化营商环境达成共识,并形成了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路径图,令上海鼓舞,也让全国期待。何谓营商环境?如何度量营商环境?按照每年发布权威的营商环境旗舰报告的世界银行的看法,营商环境即指做生意的容易程度,而其重点在于监管环境是有利于推动商业活动抑或抑制商业活动。按照世界银行的模型,度量营商环境有10个维度,分别是:开办企业、获得建筑许可、获得电力、注册产权、获得信贷、保护小投资者、纳税、国际贸易、合同执行和破产清算。
从全球大背景来看,通过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已是大势所趋,全球国家在这个方面的进展也是可圈可点。而中国“开办企业便利度”进步很大,排名从去年的第127位上升至今年的第93位,上升34位。不难看出,营商环境的竞争是一场全球的竞争。上海因其地理和各方面的综合优势,一直是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领头羊,并一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让上海再次飞跃,而建设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以及首发自贸区的尝试,让上海获得持续前行的契机。由于历史原因,国企密集分布与国有资产集中成为上海特色,这些重资产对于造就上海的辉煌功不可没。百年来大城市的治理经验,也让上海有着相对完备的法制环境和讲秩序的意识。但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制约上海营商环境提升的因素也多有存在。
上海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已有充分认识。一个多月前,由上海市市长应勇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赴深圳学习考察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深入前海蛇口片区、众创空间和科创企业,学习考察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和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关键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要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大功夫。包括“放”要放得更彻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凡是市场能自行调节的,就放给市场;凡是社会组织能自律管理的,就放给社会。“管”要管得更科学,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保持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服”要服务更精准,政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加快推进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罗默曾说,时至今日,全球在营商环境领域的进展令人鼓舞,但依旧大量存在的未做之事也足以让我们焦躁,并加快前行步伐。营商环境的提升,关乎上海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唯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