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并优化经济发展空间
来源:市经济信息委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也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主要手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过去五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上海坚持锁定区块、锁定项目、锁定时间、锁定责任主体,将产业结构调整从最初以被动调整高耗能项目促进节能减排,扩大到主动调整“三高一低”企业服务于经济转型发展,再逐步转向以战略性调整推进重点区域整体脱胎换骨、转型升级。提前完成了国家任务,加快优化了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就业结构,有力支撑了城市安全、环境整治及土地减量化等重点工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腾出了宝贵空间。
重点区域快步拓展前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单项拔点”向“成片整治”转型,完成了松江新桥、青浦练塘等12个重点区域专项,正在推进普陀桃浦、浦东合庆等17个重点区域专项,着力支撑工业区转型升级、198区域土地减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郊野公园和外环生态经济圈建设。调整成效多维显优。产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焦炭、铁合金、平板玻璃、皮革鞣制全行业退出,铅蓄电池、砖瓦完成行业整合,外环线内传统纺织印染、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完成调整,钢铁行业除宝钢外完成行业整合。水泥行业已无炉窑生产熟料。
重点区域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推动浦东张江、嘉定南翔、奉贤新城等12个成片区域专项转型调整,腾出土地超过1万亩,引入中国商飞研发中心主体项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推进的17个专项将侧重产业能级提升、转型发展、减量复垦,加速腾出发展的空间。城市安全隐患点不断减少。2013年至2015年,本市对近80家工业区外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关停或向工业区搬迁,共减少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量近46万吨,基本完成工业园区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调整,有利保障了城市的安全运行,特别是城市居民的安全。
调整举措与时俱进。顶层设计,严格标准。率先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思路,制定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出台了近80个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能耗标准,严控重点行业项目准入,以强制性、约束性标准,配合市场化手段,倒逼资源消耗型企业调整转型。制定出台《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明确操作流程,对于限制类、淘汰类范围内的装备、产品、工艺实施差别化电价,并完成95家企业实施差别电价。聚焦重点区域调整淘汰与转型发展,编制《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专项“1350行动计划”》,确定了全市重点区域专项调整路线图及年度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