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最新动态
2020/6/19

疫情下的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国家火炬中心、市科创中心、杨浦区科委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复旦软件园智行砺德众创空间于2020年4月顺利迈进国家级的行列。历经三年多的运营,复旦软件园复华基地先后建设了复华苗圃基地、海立加速器、南翔智能制造基地等多个基地,逐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创新服务培育体系,建立了“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为核心的三级辅导体系的服务模式,用标准化的规范服务、品牌化的管理服务打造专业化的品牌众创空间。

6月12日,中国孵化器责任编辑邬波和记者孙璐走访了复旦软件园智行砺德众创空间,了解疫情下众创空间的的运营情况及孵化器的运营经验。张黎明副总经理接受了采访,并就众创空间的品牌文化、孵化基地、孵化成效、核心团队等做了详细介绍。

就孙璐记者提出的疫情期间众创空间的运营情况及对创业团队、孵化企业的影响,张总说:“疫情对创业团队、孵化企业确实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减免租金,对经营有困难的企业推迟收取租金等措施,尽己所能的帮助企业平稳度过难关。租金上我们为企业节流,运营上要协助企业开源,我们积极对接政府和各服务平台,给企业提供免费的政策培训,帮助孵化企业申请启动资金、高新补贴,辅导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线上培训服务线下上门服务的服务模式,协助企业发展。疫情无情,人有情,只有园区企业发展了,做强了,我们才能稳步发展。”听完张总的介绍,孙璐记者对园区助企发展的举措赞扬不已。

邬主任接着问:“在企业孵化服务上,你们有什么值得推广借鉴的方法,你们的赢利点能介绍一下吗?”

张总答道:“通过三年多的孵化运营,我们已积累了些经验,也逐步摸索并形成了一套符合创业团队发展的服务模式。从种子孵化到企业加速,根据创业团队量身定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物理空间上,通过提供免费的工位和孵化场所支持创业团队发展;在政策服务上,采用一对一的导师服务模式提供精准服务,导师全程陪伴孵化,各个基地的企业服务联络员定期对孵化企业和加速企业进行走访,从企业的经营发展角度出发,全方位的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和企业建立伙伴式的关系,通过信任的纽带将企业和园区紧紧连接在一起。经过三年的运营,目前,我们园区已有640家企业入驻,2019年实现税收2.2亿,在杨浦区21家科技园区排名第三。”

邬主任对园区的取得的发展成绩连声赞叹!

张总接着说:“企业肯定是要考虑盈利的,在租金上我们给企业让利,助力企业发展,企业成长起来,我们会在成长性好的企业中挑选入股投资。通过股权投资能够深度孵化,和创业企业血肉相连。近期,我们才完成了两家种子企业的天使投资。后续,我们要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培育孵化出更多更强的“好苗子”,建立完善具有园区特色的科技孵化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园区创新能力和领军能力的双提升。”

新闻图片

< 返回最新动态